第175期“喻見生涯”講堂——職場適應與職業核心素養探析
發布時間:2023-11-02 21:12:05
第175期“喻見生涯”講堂——職場適應與職業核心素養探析
(通訊員 趙胡亮)2023年10月27日晚上,華中科技大學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主辦的喻見生涯——職場適應與職業核心素養探析講座在線上召開,本次講座邀請到廖衛老師。
主講人廖衛,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工商管理碩士、美國DDI認證講師、認證職業規劃師,有十年以上加拿大和中國中大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經驗,諳熟企業招聘面試流程和各職位職業發展路徑,擅長簡歷制作、面試技巧及職業技能課程培訓,具有豐富的企業人士和學生職業輔導與咨詢經驗。廖老師從2014年起,直至目前已到我校進行多次講座。
講座開始,廖老師先讓同學們觀看了歡樂頌的一段片段,由此引入第一個話題“職場與學校的主要區別”。在同學們討論之后,廖老師做出總結,學校里有以下特征:除學校規則外,自由度大;可以選擇覺得不錯的人交友;大多數時候可以單兵作戰;以學習為主。而職場的特征:企業規則較嚴謹、要遵守公司制度及企業文化;需要守時、早九晚五;需要和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人一起工作;團隊協作較多、自己努力不一定能決定成果;需要工作成果。在知道了學校與職場的區別后,廖老師又講解了職場行為規則與核心素養,有五大核心素養,分別為執行力與高效率、責任心與投入、誠信與規則、客戶服務意識、團隊協作與互動溝通。講解完畢,廖老師告訴同學們要進行角色轉變與心態調整,主要要做到以下內容:樹立規則意識,了解公司的一般制度、要對工作的過程和結果負責、要有邊界意識、要正確看待能力與期望的落差。
之后進入了對溝通技巧的講解,首先廖老師請韓騏遠同學(飾項目經理)和魏琴同學(飾張華)進行了情景模擬,具體內容如下:老師在專業主干課上布置了集體作業,需要做一個項目,項目時間比較緊,需要在11月1日提交。作為項目經理,你制定了詳細的項目時間計劃及布置了各小組成員的職責,但其中一個成員張華到今天下午(10月27日)還沒有提交他應完成的部分,他本應在10月26日就要提交的。你決定與他談一下。兩位同學進行了精彩演繹,同學們也對其演繹進行了點評,在聽取同學們的反饋后,二位同學也進行了反思思考,最后廖老師進行了整體復盤點評。情景模擬結束后,廖老師講到溝通的第一步是傾聽,什么是傾聽?廖老師區分了傾聽與聽見,聽見只是接受聲波的震動,而傾聽則是去了解聽到的內容,理解其中的感受。怎樣才能做到傾聽?要從身體、精神、言語三個層次全方面地做。身體層次,要與對方對面而坐、保持舒適的距離、與對方保持目光接觸、意識到非語言線索、放松;精神方面,要精神集中,排除自己的思想及雜念,盡量多地理解對方的含義、暫緩判斷,不著急根據聽到的部分猜測和下斷語,聆聽對方、等待及思考后再作答;言語層次,要恰當作答、反映內容和感受、追問問題以便澄清、表示興趣和鼓勵,總結并確定后序步驟。聆聽中的有效技巧有引導、鼓勵和重復語句、舉例子、釋義、情感反映、傾聽式總結。接下來廖老師總結了傾聽中的常見問題,具體有假聽、選擇性注意、做假設、過于關心接著往下說、評判性的傾聽、以事實為中心而非以人為中心的傾聽、預想、同情性傾聽、貼標簽。廖老師強調了傾聽中要特別注意非語言信息,包括身體姿態、肢體運動、眼睛與目光、嘴部、面部表情、皮膚、聲音等方面的信息。介紹完傾聽后,廖老師介紹了一個標準的互動溝通流程,先開啟討論,接著澄清問題,后發展方案,達成共識后總結討論。在發展方案時,要特別注意談論人員的自尊、參與度,要有同理心,要讓他們分享自己的想法,要給予適當支持。
入職后,廖老師給出建議,要利用入司培訓、員工手冊、公司期刊、與mentor溝通等方式盡快熟悉公司的規章制度與企業文化,還要善于利用公司的E-learning或培訓、會議、項目、學長與mentor、定期總結等途徑或方式進行自我提高,最后融入職場。
最后提問互動環節,同學們積極提問,廖老師熱情回應大家的問題。
據悉,“喻見生涯”職場精英講堂由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主辦,至今已經舉辦175期,旨在通過邀請優秀用人單位的資深職場精英人士回校與學生面對面,引導學生進一步清晰自我認知,筑夢職業理想,從而實現“筑夢-注夢-助夢”的良性詢喚,助力學生實現全方位發展。

